漫漫康復路,感恩“醫”路有你陪伴
天地雖寬,這條路卻難走,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。我還有多少愛,我還有多少淚,要蒼天知道,我不認輸。感恩的心,感謝有你,伴我一生,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......長春市第六醫院四樓康復科寬敞明亮,綠植環繞。墻上掛的十字繡、國畫、素描、書法,國風古韻,溫馨雅致。一位頭發花白的中年男子,戴著一副眼鏡端坐在電腦前,操作著鼠標,旁邊是復印機,他忙著復印資料,這個人就是“楊老師”。這個設置在康復科的便民復印室是他模擬就業崗位,作為打印員的他說:“復印室只負責醫院內部及住院患者所需要的資料的打印、復印,一年能消耗150000多張紙?!边@就是他的日常工作,誰能想到,十幾年前“楊老師”是一名精神分裂癥患者。
往事不堪回首
楊老師并不是教師,因學識淵博而得此稱呼。他曾是一名公務員,下海經商被騙,在漫長的討債過程中,患上了精神分裂癥,疾病恢復后,面對家庭破裂、父親離世,接連的打擊發生在楊老師身上,他都挺過來了。
心懷感恩,積極配合
康復科設置了多個模擬就業崗,在這些崗位上,楊老師細心負責,曾先后參與過農療基地的工作和食堂的面食售賣工作,現在負責打印、復印工作。這些工作,讓楊老師精神有了寄托,心情變得陽光積極,更愿意配合治療。曾經在面食售賣崗位工作時,楊老師身體虛弱,站立不穩,自己竟毫無察覺,是康復師細心觀察、及時發現與臨床醫生溝通,楊老師得以康復。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,楊老師得到了康復科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,他十分感激。楊老師的朋友圈經常會分享一些健康養生知識,比如“走進《黃帝內經》讀懂精華30句”、“人體一個拒絕病毒的開關”等,每周末他都會練習“八段錦”,強身健體,可見他對健康養生的重視。在康復科的10多年間,楊老師與康復科醫護人員以及院領導已經熟識,大家很尊重他,楊老師雖然不曾當面感謝,但再造之恩一直記在心間。
健康回歸,未來可期
平日里,楊老師自學針灸、穴位按摩、艾灸養生。他還跟康復師學習素描,康復科墻上展示的就有他的作品。每逢周末或休息,楊老師會乘坐公交車去市內采購日常生活用品。提起未來規劃,楊老師打算開一個艾灸館,他說那是自我價值的實現,言語間溢滿憧憬和期待。
“模擬就業崗位”,是為更好地針對康復患者開展社會功能訓練和職業功能訓練,提高患者適應社會的能力,幫助患者回歸社會,實現自我社會價值。自2015年,長春市第六醫院開設了 “陽光超市售貨員、影印中心影印操作文員、愛心彩虹咖啡吧吧員、農療基地農業耕種技師、花卉管理員”等職業功能康復訓練崗位,共近30余人參與了崗位工作,在這里,可以幫助他們回歸健康、回歸社會......